2025年8月,鹽城工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青春微夢夏令行”暑期社會實踐團攜手響水助力微夢公益協會,開展“彭城古邑探文明,淮海豐碑育童心”暑期紅色研學活動與“八秩榮光映初心,一幀一相憶崢嶸”紅色觀影活動。通過“沉浸式研學+光影對話”雙載體,大學生志愿者帶領少年兒童觸摸歷史溫度,讓紅色基因在青春陪伴中實現代際傳遞。
“講解+陪伴”的研學尋跡讓歷史可感可知
在李可染藝術館的墨香中感悟革命意境,在徐州博物館的文物前聆聽時代回響,在淮海戰役紀念館的場景里重溫英雄壯歌——三天研學活動中,專業講解員以“十人橋”“館藏瑰寶”等歷史細節為脈絡,生動還原革命歲月。大學生志愿者則化身“橋梁紐帶”,用童言童語拆解“寒冬架人橋”的壯舉:當小朋友問“戰士們站在冰水里不冷嗎”,志愿者蹲身回應:“冷,但他們知道,早一分鐘通車,勝利就多一分希望。”簡單對話間,英雄精神在孩子心中悄然扎根。
光影鑄魂里的“沉浸式歷史課”
“廢墟中的硬幣、掙扎的生命、無聲的吶喊……”紅色影片《南京照相館》的鏡頭,將志愿者與“響娃”們拉回那段山河破碎的歲月。影廳內,寂靜無聲,唯有銀幕的微光映照著志愿者眼角泛紅的淚光與孩子們專注的眼神,構成跨越年齡的共情畫面。影片落幕,燈光漸亮,衣衫各異的身影在光影交錯中緩緩起身,彼此眼中閃爍的堅定與動容,共同定格成“青春傳承”的生動注腳。
作為連續13年深耕紅色教育的品牌團隊,“青春微夢夏令行”暑期社會實踐團已帶領“響娃”走進南通張謇紀念館、沙家浜革命烈士紀念館等10余處教育基地。此次活動通過“行走的課堂”與“光影的對話”,將歷史從課本轉化為可觸摸的記憶。項目團隊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以青春之力搭建‘歷史-少年’對話平臺,讓紅色火種在代際接力中照亮前行之路。”(通訊員:王燦星,丁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