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春雨,潤物細無聲。2025年暑期,南京師范大學“童心潤智育新苗,項目研學向未來”團隊奔赴多地社區,開展了一場融合前沿教育理念與多元學科思維的項目式學習實踐。團隊以童心潤澤智慧,以項目激活思維,將可持續發展的種子播撒進社區青少年的心田,為傳統教育注入了鮮活的時代氣息。
前期調研:精準對接需求,筑牢實踐根基
為確保教育實踐內容與社區青少年的實際成長需求緊密對接,南京師范大學“童心潤智育新苗,項目研學向未來”團隊在項目啟動前,開展了系統而深入的前期調研工作。團隊依托教育科學學院,整合心理學、文學、美術、地理、化學等多學科背景的學生力量,先后走進南京、南通、常州等多地社區,通過社區負責人訪談、家庭走訪、青少年興趣與行為觀察等多種途徑,全面把握不同社區教育資源現狀及青少年發展的真實需求。
在充分掌握一線資料的基礎上,團隊以“項目式學習”(PBL)為核心方法,有機融入“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聚焦社會文化、生態環境、與經濟生產三大方向,系統構建出一套層次分明、可操作性強的課程體系,為后續在三地社區中高質量開展實踐奠定了扎實基礎。
暑期實踐:多地社區聯動,綻放教育活力
(一)南京白云亭社區:扇繪初心,傳承文脈
7月7日,實踐團在南京白云亭社區舉辦“扇繪初心,文脈相傳”主題活動。實踐團成員以歷史為引、以非遺為橋,串聯家國情懷與文化傳承。活動從“七七事變”的歷史記憶切入,強調“先輩守護的不僅是家國,更是文明文脈”,引導孩子們領悟文化自強乃民族復興之根基,并親身參與非遺傳承。
在非遺團扇創作環節,志愿者詳細解讀了纏枝紋“連綿不絕”與云紋“祥和安寧”的文化意蘊。孩子們執起畫筆,將拳拳愛國心融入創作:扇面上,巍峨長城蜿蜒延伸,傲骨紅梅凌寒綻放,綠色家園圖案環繞傳統紋樣……動手實踐間,歷史記憶與文化根脈激蕩起情感共鳴;非遺技藝里,愛國情懷悄然完成代際傳遞。
圖為南京白云亭社區孩子們創作非遺團扇作品。(團隊供圖)
(二)南通平南社區:廢料變寶,啟蒙財商
7月29日,南通平南社區“資源變寶”實踐活動火熱開場。孩子們化身“小創客”,巧手改造廢舊紙箱、瓶蓋、報紙等材料,一件件創意作品隨之誕生:穩固的書架、精致的房屋模型、妙趣橫生的棋盤,乃至寶劍、相框、紙鶴……當這些親手創作的作品準備就緒,模擬市場環節便接踵而至,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
在這里,孩子們通過角色扮演,沉浸式體驗“產銷全鏈條”:從認真定價、熱情推介、大膽議價,到用代幣完成交易閉環。正是在這親身參與的完整流程中,“勞動創造價值”、“等價交換”等經濟學概念變得具象而生動。孩子們不僅真切理解了資源利用與價值創造的奧秘,財商意識也于此悄然萌芽。
圖為南通平南社區孩子們為作品定價。(團隊供圖)
(三)常州北大街社區:生態之旅,感知自然
7月24日,實踐團于常州北大街社區開啟別樣的生態之旅。活動伊始,“植物是大自然的‘工廠’”科普課堂生動開講。成員們巧借楓葉、繡球花等實物標本,設計“植物器官連連看”互動游戲,引導孩子們在趣味探索中拆解植物生命奧秘,令自然知識與生態理念悄然相融。
隨后的非遺植物拓印實踐,更是一場與自然的深度對話。孩子們躬身采集艾草、楓葉,于錘打拓印間,細察葉脈紋理、體悟自然律動。他們將感悟化作象征:三葉草喻“生態平衡”,松果寄“生命延續”。自然之美與環保理念靜靜流淌于方寸布帛,生態保護的種子亦在親手實踐中,深植心田。
圖為常州北大街社區孩子們體驗非遺植物拓印技藝。(團隊供圖)
(四)南通四房社區:綠動星球,踐行環保
8月11日,南通四房社區“綠動星球”活動開展,將環保理念付諸實踐。在團隊成員帶領下,孩子們實地探訪社區垃圾分類設施,通過趣味互動游戲研習分類知識,精準掌握各類垃圾的投放標準。
掌握知識后,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巧手改造廢舊紙箱、塑料瓶等材料,合作打造“多功能分類垃圾桶”。動手協作間,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綠色技能內化于心。孩子們真切體會到,個體微小的力量也能守護綠水青山,“綠色責任”由此從心間信念,轉化為堅實步履。
圖為團隊成員為孩子提供指導。(團隊供圖)
實踐綜述:校社攜手育新苗,教育關愛結碩果
這個夏天,南京師范大學“童心潤智”團隊深耕社區,教育實踐碩果盈枝。團隊將“項目式學習”的核心理念貫穿始終——引導孩子們在真實問題中探究、在動手實踐中創造、在角色模擬中體驗,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翁。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經濟、環保等多維知識不再是孤立的知識點,而是在實踐場景中自然交融、有機融合,形成了完整的知識網絡。
于團隊成員而言,此次實踐是淬煉師能的“大課堂”。從課程研發、講臺授課到社區溝通、復盤優化,師范生將理論所學熔鑄為服務社會的行動力,在實踐中深植育人情懷,精進專業素養。
尤為可貴的是,團隊為教育資源可持續性開辟了新路徑。精心打磨的課程體系移交社區,建立“留下課程”的長效機制,讓高校智慧持續滋養社區教育沃土。南京白云亭、常州北大街、南通平南及四房等社區負責人高度贊譽,視其為“整合高校優質資源、提升青少年綜合素養的創新標桿”,并明確表示將持續深化合作,引入更多優質項目。
圖為團隊與南京白云亭社區合影。(團隊供圖)
“當孩子們親手完成創作、解決問題時,成長便從抽象概念,化作了看得見、摸得著的蓬勃力量。”團隊負責人說道。此次活動,讓可持續發展教育在社區扎下深根,讓教育關愛于青少年心田抽枝散葉,為校社協同育人譜寫了鮮活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