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揭曉。在769項中國專利獎獲獎名單中,涉及江蘇企事業單位的獲獎項目有89件,其中中國專利金獎3件、銀獎5件,高價值專利厚積薄發。目前,全省擁有高價值發明專利產出近20萬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
“具有高市場價值是專利實施產業化的基礎,培育高價值專利就是為了更好地轉化運用。”江蘇省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正以產學研合作促進高價值專利創造,以高價值專利贏得市場,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高質量產出,催生創新“金種子”
高價值專利,作為創新發展的“金色種子”,產出創新水平高,權利狀態穩定,市場競爭力強,是創新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也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資源。
江蘇的高價值專利培育工作起步早、起點高。早在2015年,江蘇就領全國之先,在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省的意見中,部署實施高價值專利培育計劃。同時,以機制激發活力,在全國率先出臺《高價值專利培育工作規范》省級地方標準,大力推動企業、高校院所等創新主體建立產學研服合作、專利導航、集體會商和共同決策、質量管控等工作機制,形成了高價值專利培育“江蘇模式”。特別是改變“項目化思維”,實行“平臺化運行”,建成省級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125家,市縣級中心628家,覆蓋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
作為省級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南京康尼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堪稱專利“高產戶”。截至今年6月底,擁有有效專利1401件,其中發明專利425件,去年專利產品銷售收入約33.7億元,核心發明專利多次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
不僅有政策導向,還有真金白銀加持。省級財政累計投入超3億元,專項支持省高價值專利培育計劃項目。13個設區市、部分縣(市、區)也紛紛出手,投入專項資金約3億元,支持600多個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得益于財政資金的引導,企業、高校等主體的創新積極性空前活躍,財政投入發揮了1:3的乘數效應。
高效益運用,激活產業“反應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將16件專利作價4200多萬元入股成立江蘇航浦國創公司,相關專利技術順利轉化實施,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精度補償技術”專利在埃斯頓轉化實施,有效提升了工業機器人復雜工作能力,創造經濟效益超15億元……
專利變“紅利”,“知產”變“資產”,轉化運用是關鍵。江蘇省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緊抓高價值專利高效益轉化運用這個“牛鼻子”,多管齊下,持續發力,做實做強這個創新鏈和產業鏈連接的關鍵環節。
引導推動產學研服多方深度合作,有的聯合共建重點實驗室,有的共同推進創新成果產業化,加速重點產業專利布局和轉化。截至2024年底,全省高價值專利產業化率超過50%,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產業化率近10%,涉及專利的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1000億元,備案認定的專利密集型產品產值達853億元。
樹典型,立標桿,把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作為一個技術領域、一個產業的“樣板”,放大“溢出效應”,組織舉辦項目啟動會、企業家沙龍、示范現場會、工作推進會等活動,分享經驗,實現“建設一個中心,帶動一個領域,示范一個產業”目標。有的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牽頭組建光電產業、第三代半導體產業、農牧裝備產業等知識產權聯盟,建立產業專利池,力促創新優勢、專利優勢轉變為產業競爭優勢。培育中心產出的專利,創新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經濟社會效益好,125個省級培育中心獲得中國專利獎金獎17項,占金獎總數的35%;專利產品產值總額4100億元,約占總銷售額的84%。
高標準保護,構筑技術“護城河”
2023年8月,法國法維萊公司向法國巴黎法院提交訴狀,認為康尼機電侵權其1件歐洲專利??的峤M建由法務、知識產權、技術、市場和涉外律師組成的維權工作小組主動應對,同時得到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的指導和幫助,開展對法維萊歐洲專利的侵權判定及有效性評估,經過4個月努力,多方達成一致意見:康尼產品不侵權,且法維萊歐洲專利因不具備新穎性和創造性而有效性欠佳。在此期間,康尼該專利還成功獲得國內發明專利授權。
用專利保護之“薪”,點燃科技和產業創新之“火”,江蘇緊扣“嚴、大、快、同”,創新構建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的“護城河”。前不久,啟動實施江蘇省知識產權大保護十大提質增效行動,把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融入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局。
知識產權工作覆蓋領域廣,包含鏈條長,涉及部門多,省知識產權局與省高院、省市場監管局簽訂《進一步深化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的合作備忘錄》,打通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信息壁壘。為助力執法人員更加客觀公正開展技術事實調查,創新建立技術調查官機制,借力專利審查員、高校技術專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人員三支力量,提高行政與司法標準的統一。
針對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普遍具有技術迭代快、跨界融合等特點,江蘇省知識產權局構建起以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為牽引、13個設區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全覆蓋、N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協同聯動的“1+13+N”快速協同保護體系,依托9個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創新開展專利預審,將專利預審資源向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型領軍企業、產業鏈主企業等傾斜,更好滿足創新主體的訴求。如今,一件發明專利的授權周期較以往有了大幅縮減,耗時顯著減少。
與開放大省的實際相適應,江蘇知識產權系統還放眼全球,拓展思維。探索建立出口企業海外糾紛應對機制,防范應對知識產權國際糾紛,全省已建設14家國家知識產權海外糾紛應對指導中心。鼓勵引導企業進行PCT專利申請,截至4月底,全省申請量66844件,占全國的1/10強,其中培育中心申請超過2600件。撐起知識產權“保護傘”,江蘇積極助力更多江蘇制造又快又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江蘇新聞廣播 記者/丁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