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是水蜜桃上市的季節(jié)。無錫市陽山桃文化殘疾人創(chuàng)客中心內,游人絡繹不絕。在這里,各類桃核雕刻飾品琳瑯滿目,吸引游人購買。而這些作品,均出自當?shù)?8名殘疾人之手。
走進陽山桃文化殘疾人創(chuàng)客中心,淡淡的桃木清香撲面而來。殘疾人工藝師們正在專心制作各種桃木桃核工藝品,一旁的作品展區(qū)圍滿選購的游客。
吳健今年49歲,是一名重癥肢體殘疾人,也是這里的一名核雕工藝師。兩年前剛加入時還是個雕刻“小白”,如今,吳健已在創(chuàng)客中心直播間“唱主角”,“圈粉”眾多:“我加入創(chuàng)客中心,跟俞振、臧志英兩位師傅學桃雕和工藝編織技藝,朝八晚四,中間午休1小時,月工資3000多元,有‘五險一金’、午餐免費,工作間有空調。每當賣出去很多東西,心里會很快樂,很高興,自己做出來的東西。”
經過兩年的培訓和苦練,他和團隊成員手藝精進,從照抄模仿向兼收并蓄、自主設計轉變。原先工藝簡單粗糙,也變得造型復雜精致。吳健告訴記者,桃核有獨特紋路孔洞,要隨形變通、因勢雕刻:“比如,加班一天雕10個桃核‘普通花籃’,每個賣30元,收入300元;而技術好的,雕刻有80枚齒輪的‘榴蓮花籃’,每個就能賣180元;要是雕個‘十八羅漢’,能賣1800元……我們就苦練技藝,多生產高附加值產品。”
從零基礎到工藝師,如今,吳健的作品已經成為游客爭相購買的紀念品。在這里,像他一樣的殘疾人還有17名,他們都通過核雕找到了自己的價值,重拾生活信心。吳健告訴記者:“像一般我們在外面找工作的時候,都是非常的困難的。我來這邊兩年多啊,學習了這個桃核跟桃木的雕刻,現(xiàn)在也是對這個也產生了愛好,對自己又有了信心,家里人也對我們也放心,包括我們的收入都是特別的好,也特別感謝對我們的殘疾人的關心和關愛。”
這個特殊的創(chuàng)客中心,不僅改變了殘疾人的生活,還為當?shù)匚穆冒l(fā)展注入了新活力。桃木雕刻、桃枝編織等特色產品,已成為陽山旅游的特色伴手禮。陽山鎮(zhèn)陽山村黨總支副書記 錢美娜說,在這個充滿桃香的創(chuàng)客空間里,珍貴的是一個個被重新點亮的人生:“我們一共是招募了18位殘疾人在這邊做桃木手工藝品。我們也是請了專門的核雕師傅,為他們傳授雕刻技藝。這兩年年銷售持續(xù)突破70萬,實現(xiàn)了這個基地的自負盈虧。我們這個工作室,也被評為無錫市唯一的以殘疾人為主體的非遺工坊。”
(江蘇新聞廣播 記者/徐仁飛 無錫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