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0元學"你聽過嗎?一些在線教育、輔導機構宣稱,消費者需要先支付學費,在一定期限內、按照要求完成打卡學習后,支付的學費就可以全額返還。然而,不少消費者參與這類活動后發現,等到申請返現時,商家往往會以各種理由拒絕。江蘇省消保委為此發出提醒,警惕其中的陷阱。
有媒體報道,張女士給孩子報名參加"購買兩年課程,600天內打卡552天即可返現"的活動??头f,只要保證孩子堅持學習 App上面的課程并打卡,兩年2898元的課程費就可以全額返還。但堅持552天后,學習機構以"家長代打卡了兩節課"為由拒絕退費。最終,法院判決商家向張女士返還課程費2898元。
在社交平臺上,也有不少消費者吐槽"0元學"陷阱。江蘇省消保委認為,"打卡0元學"等打卡返現活動如果只停留在營銷口號上,在實際執行中卻是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既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也違反了法律規定。
江蘇省消保委投訴部工作人員楊穎介紹:“比如商家在對外宣傳活動的時候,故意去模糊一些關鍵的打卡條件,或者在后面新增審核條件來拒絕返現,就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商家在網絡平臺上面發出要約,包含具體的打卡返現活動的規則,當消費者購買相關產品并提交了訂單之后,這種合同就會成立,如果消費者已經完成了打卡,并滿足了商家設置的返現條件而商家并沒有履行的話,商家一方就違反了雙方的合同約定。”
省消保委建議經營者應基于公平原則,制定打卡返現規則,活動宣傳時確保規則清晰、透明、無歧義,并做出充分說明和提示, 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合同約定。相關部門也應加強規范引導和監督管理,對存在虛假宣傳、承諾不兌現等失信行為的商家予以嚴懲。另外,消費者在參與活動時也應提高警惕。盡量選擇可靠的品牌商家,詳細閱讀活動規則,了解返現條件、打卡要求、時間節點等關鍵信息,在充分了解條款內容后再決定購買;注意保存活動宣傳頁面、打卡記錄、支付憑證及溝通記錄,遇到侵權行為時,積極與平臺協商和解或投訴維權。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 董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