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盛夏時光,能讓不同年齡的藝術愛好者收獲怎樣的熱愛與成長?今天(8月17日),江蘇省戲劇學校暑期藝術培訓營匯報展演圓滿落幕。這場匯聚了老中青少全年齡段學員的成果展示,以“課堂筑基、非遺尋根、紅色鑄魂、舞臺礪心”四重體驗為脈絡,在京劇、戲劇兩大專業課程的深耕中,讓“全齡藝趣”的種子在盛夏破土,既彰顯了江蘇省戲劇學校的專業底蘊,更印證了藝術教育跨越年齡的感染力。
不止于“教技藝”,更在于“育熱愛”
本次十日課程“全齡參與、立體浸潤”為核心,打破傳統藝術培訓的年齡界限與單一模式。
課堂上,老師們針對不同年齡段學員定制教學,為少兒扣準京劇臺步的基礎弧度,為成人解析戲劇臺詞的情感張力,讓“零基礎”與“有基礎”的學員都能找到適配節奏。
在非遺研學之旅中,學員們沉浸式體驗非遺魅力:于投壺博弈中涵養專注定力,在漆扇繪制間品味雅致意韻,隨剛毅辭藻誦讀感受文字的鏗鏘力量,從經典戲曲唱段里浸潤藝術的傳世風采。
紅色鑄魂環節,通過《紅色娘子軍》(京劇)等經典劇目的片段研習,從“角色模仿”到“歷史共鳴”,讓革命精神在不同年齡層碰撞出獨特火花。
專屬舞臺課程里,全年齡段學員共享專業劇場資源,從孩童第一次候場的緊張,到成人克服羞澀的從容,每個人都在聚光燈下讀懂“舞臺即生活”的深意。
省戲校培訓營想讓全齡段學員發現,藝術不是“年輕人的專屬”,而是能陪伴一生的樂趣。無論是京劇的“唱念做打”,還是戲劇的“聲臺形表”,課程設計始終圍繞“專業筑基、全齡適配、熱愛傳遞”展開,這正是江蘇省戲劇學校作為專業院校,對“藝術普惠”的獨特詮釋。
十日四階,全齡登臺的成長與共鳴,讓熱愛在舞臺綻放
“藝海無涯勤作舟,舞臺有境苦為徑”,這群學員用10天證明:熱愛加堅持,就能創造奇跡!梨園無界戲曲班學員每日打卡精雕臺步、打磨唱腔,眼神念白反復雕琢;創藝戲劇班學員家中揣摩臺詞、調整肢體,遇惑發視頻請教,盡顯藝術執著。學校名師團隊因材施教,嚴抓基本功又啟創意思維,助力全齡段學員從“藝術愛好者”跨越為“舞臺表演者”。
匯報演出中,《紅娘》顯戲曲程式之美,《紅色娘子軍》重現革命豪情;創藝班《公雞國王》幽默機靈、《黃山松》詩意風骨。原創短劇與經典選段輪番登場,共筑專業又富感染力的藝術華章。燙金證書與熱烈掌聲定格十日成長,這結業,更似“藝術新生”的加冕禮!
十日為始,藝趣之路未完待續
藝術是心靈的橋梁,更是精神的火炬。省戲校校黨委書記穆峰表示:“要讓更多人領略藝術的魅力,讓文化自信代代賡續!”接下來,學校將以此次結業匯報為新起點,深化藝術教育改革,擴大培訓覆蓋面,創新教學模式,惠及更多群眾;同時挖掘紅色與傳統文化資源,打造具時代特色與江蘇特點的藝術教育品牌,為文化強省建設和全民美育貢獻堅實“戲校力量”。
演出落下帷幕時,學員們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10天很短,但藝術的種子已經發芽——或許未來某天,他們會帶著這份熱愛,成為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傳播者。從校園到社會,江蘇省戲劇學校將始終以藝術為橋,懷揣美育初心,肩負文化使命,讓藝術真正浸潤更多人的心靈,在守正創新中拔節生長,不斷續寫生生不息的時代新篇。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 沈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