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工信部“2024年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優秀典型案例”名單正式發布,江蘇省有4個項目躋身“標志性產品”,其中江蘇新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傾轉旋翼飛機”項目成為未來制造方向的江蘇“獨苗”。
江蘇新揚新材料脫穎而出一花獨放,不乏專利保護的助力賦能。近年來,江蘇高度重視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保護工作,以“快”為先,高筑知識產權保護“護欄”,持續發力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突破,促進“知產”變資產,助力跑出新質生產力發展“加速度”。
預審快,服務覆蓋20個重點產業
當今社會,人工智能無處不在。由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孵化而來的太初(無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搶抓機遇,與人工智能“共舞”,致力發展世界領先的自主可控計算技術和生態,為社會各界提供高能效的智能超算解決方案。為將核心研發成果進行專利布局和保護,公司向無錫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尋求幫助。無錫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預審員第一時間深入企業調研,進行集中預審,指導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創新。目前,公司已有38件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授權率高達97%,企業搶占未來賽道的底氣和實力進一步增強。
知識產權“快”保護,首先體現在快速預審上。預審快一分,創新主動性增十分。
淮安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單體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N型(摻磷硅片)太陽能電池制造基地,主產大尺寸單晶N型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電池)高效太陽能電池片和BC(背接觸電池)電池片,光電轉換效率超過26%,產品性能國際領先。2024年,公司向江蘇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提交24件發明專利申請批量預審。江蘇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預審員迅速到企業了解專利申請細分領域,指導專利文件修改,開展專利申請和布局。目前,公司已授權8件,最快授權周期42天。去年,TOPCon電池完成開票收入61.7億元,納稅3500萬元;出口逾16億元,超過上年50倍。
“十四五”初期,江蘇聚焦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產業自主可控戰略目標,布局建設“1+13+N”知識產權協同保護體系,確保科技創新成果獲得高效、便捷的知識產權保護。全省知識產權保護系統面向“1650”產業體系,努力提高專利預審服務質量效率。專利預審服務覆蓋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物聯網等20個重點產業。
江蘇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創新推出審前主動對接研究技術方案、一對一專人審查、全流程跟蹤的服務模式,去年共接收全省100家企業的128批次批量預審請求,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40家,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預審合格申請359件,已獲授權144件,成為企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
授權快,全流程效率提高九成
選擇不對,努力白費。授權,是專利獲得法律保護的關鍵環節。在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第一動力”激蕩澎湃的當下,用盡量短的時間獲得專利授權成為創新主體的普遍訴求。
江蘇知識產權系統積極探索、勇于實踐,用實實在在的成效回應并滿足了創新主體的期待。去年,江蘇企業通過預審,專利授權時間壓縮90%以上,其中發明專利授權周期由平均22個月縮短至3個月。2024年,全省累計受理專利預審申請4.9萬件,獲得授權3.4萬件,專利預審合格率、授權率分別比上年提高11.8個和5.5個百分點。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潛心攻關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是江蘇新揚新材料公司的堅定追求。早在2022年下半年,就提前布局“大型傾轉旋翼飛機”相關專利,向江蘇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提交了6件專利預審申請。江蘇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對此高度重視,將專利保護方針中的“快”字要求落實到服務企業的實際操作中,對專利保護范圍、專利文本撰寫等提出優化建議,最終6件申請全部獲得授權,平均授權周期64天。如今,公司已成功攻克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0多項,其中“大型傾轉旋翼飛機”專利成果填補了國內大型傾轉旋翼飛機整機研制空白,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意義重大。
維權快,逾萬案件結案不超兩周
“走出去”在全球范圍開拓市場,知識產權矛盾糾紛、法律訴訟也明顯增多。有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和技能,業已成為影響我國企業“出海破浪”速度甚至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江蘇知識產權系統把快速應對矛盾、快速處理糾紛作為有效維護江蘇企業合法利用的重要思路和路徑,積極搭建行政、司法、調解、仲裁等多元解紛渠道,形成了“民事調解、行政管理、司法介入”三位一體的知識產權保護新模式,同時加速構建防護網、響應網、保障網、人才網,系統性提升企業應對海外知識產權風險的能力。
今年5月,泰州、連云港、鹽城、淮安、鎮江、宿遷獲批設立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地方分中心,至此江蘇的分中心增至14家,數量全國第一,成為全國唯一國家級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機構設區市全覆蓋省份。江蘇分中心新設鹽城中韓產業園等6個工作站,常州分中心設立動力儲能電池產業、碳纖維產業等兩個工作站。
順勢而出的新平臺,成為江蘇企業維護知識產權“身邊參謀”和得力助手。江蘇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江蘇分中心發揮專業優勢,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加強跟蹤了解國外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變化等重點信息,開展典型案例分析研究,及時發布風險提示, 去年,公布首批30件海外易被侵權商標重點保護名錄,加強對相關企業的指導和服務。2024年,全省知識產權系統受理知識產權維權案件超過1萬件,平均結案周期不超過兩周;為1115起涉外知識產權案件提供咨詢服務,挽回經濟損失2.23億元。幫助蘇州、常州等企業成功應對美國337調查7起、避免上億元市場損失。
今年初,美國專利商標局發布《補充說明理由令》,宣布對4.2萬件商標啟動撤銷程序,設定申訴最后期限2025年3月26日,案涉商標涉及大量在美國亞馬遜電商平臺備案的中國商家,包括江蘇企業463家、商標578個。監測到這一信息后,江蘇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江蘇分中心牽頭省內快速協同保護機構迅速行動,運用人工智能,快速摸排案涉企業,通過發布預警信息、組織專題培訓、開展應對指導等多項舉措,提供精準服務,相關企業積極應訴、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斗志顯著增強,“走出去”積極作為的信心決心更加堅定。
江蘇新聞廣播 記者/丁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