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下午,大運河司法保護工作交流會在揚州召開。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副庭長李相波,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李紅建,揚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耀武,揚州市中級人員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楊曉蓉出席會議。會議通過發布10起大運河司法保護典型案例、相關專家交流發言等,進一步推動大運河沿線各地法院在大運河司法保護工作方面的經驗交流和資源共享,提升司法審判能力和統一裁判標準。
據了解,近年來,揚州堅決扛起讓古運河重生的時代使命,率先完成大運河保護規劃編制、率先制定運河遺產保護地方性法規、率先建成數字管理和監測預警平臺,大力實施“綠楊城郭新揚州”行動計劃,高質量建成“國字號工程”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成隋煬帝陵遺址公園、非遺珍寶館等一大批文化項目,搭建世界運河古鎮和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合作機制,擦亮“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品牌,向世界講述了中國大運河的新時代故事。
2023年11月16日,全國首個以大運河命名的環境資源法庭在揚州經開區法院揭牌成立,法庭的成立標志著揚州大運河司法保護事業掀開了新的篇章。大運河環境資源法庭成立以來,揚州法院堅持高起點謀劃,緊緊圍繞“高質量審判”和“高水平保護”兩條主線,持續推進法庭工作創新發展。在運河三灣公園設立大運河環境資源保護教育基地,加強環保實境教育宣傳;在高郵湖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常態化開展巡回審判,促進恢復性司法實踐。主動融入社會治理,關于加快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建議,被全國人大代表采納并作為議案在全國兩會上提出,為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提供智力支持。持續打造精品案例,充分發揮典型案例宣傳、指導功能,大運河司法保護影響力不斷擴大。
下一步,揚州將堅決扛牢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切實加強司法保護,履行好“一江清水向北流”的重大使命;深化與運河沿線城市法院的交流,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加快建成現代化環資法庭,鍛造一流的環資審判隊伍,共筑大運河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深化司法、行政機關、研究機構和行業協會之間的對話,保障大運河文化帶等國家戰略實施,促推文旅融合發展,構建大運河綜合保護多元共治的格局。
會上發布了10起大運河司法保護典型案例,其中,揚州經開區法院審理的一件案件入選。這是一起行政公益訴訟案,針對在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江蘇里運河—高郵灌區周邊,設置捕魚工具、扒翻種植等違法行為,現場督促整改到位,恢復文化遺產水利功能;法院還聯合當地檢察院、鎮政府探索建立長效保護機制,該案被寫入《江蘇法院環資審判白皮書》。本案通過把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程序優勢轉化為維護環境公共利益的司法效能,形成多元共治格局,運用較低司法制度成本實現公共利益實質性保護,實現了對歷史文化遺產有效司法保護?! ?/p>
未來,揚州法院將以此次大運河司法保護工作交流會為契機,積極借鑒大運河沿線兄弟法院的先進經驗,拓寬工作思路,創新審判機制,不斷提升大運河司法保護工作水平,為司法護航千年運河作出揚州貢獻。
江蘇廣電總臺揚州中心站記者|張卿 王澤坤 徐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