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宿遷大地上十支溝、東沙河、十一支溝三條河道的悄然蛻變,宿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踐行河長制、守護水生態,在三河治理中精準發力、久久為功,交出了一份讓群眾滿意的治水答卷。
源頭攻堅,讓污水 “無處遁形”。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截源。宿遷把源頭截污作為三河治理的突破口,通過 “建管網、改設施、提能力” 三措并舉,筑牢污染防控防線。過去一年,新改建城鎮排水管網120公里,完成110個排水戶雨污分流改造,動態消除晴天污水直排問題,從根本上切斷了污染入河的 “毛細血管”。
在污水處理能力提升上,全市87座污水處理廠達到新地標出水標準,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2.5萬噸/天,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保持蘇北第一,為三河水質改善提供了堅實保障。針對十支溝周邊污水處理需求,配合經開區推進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及尾水濕地項目,讓處理后的尾水經生態凈化后再入河,實現了 “污水變清水” 的蝶變。
系統治理,讓河道 “煥發新生”。單一治理難見效,協同發力方持久。東沙河的治理則聚焦“堤固坡堅、河清水秀”,通過堤岸加固、生態緩沖帶建設等工程,既提升了防洪排澇能力,又增強了水體自凈功能。而十支溝在西南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中,完成13公里河道綜合整治和9公里雨污管道鋪設,昔日的黑臭水體如今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閑垂釣的好去處。在十一支溝,通過排口清單化管理,分類溯源排查整改問題排口,讓這條河道成功躋身“省級幸福河道”行列,呈現出“河安湖晏、水清岸綠”的美好景象。
常態管護,讓成效 “持續在線”。三分治,七分管。宿遷住建建立了“巡河—整改—復查”的閉環機制。去年會同各級河長巡河96次,今年7月又專項巡查三河,重點檢查水質、排口、河面清潔等情況,對發現的問題立行立改,用常態化巡查守護河道長治久清。為鞏固治理成果,推動建立河道長效保潔機制,僅宿遷經開區就投入管護經費187萬元,組織24490人次清理雜草垃圾2030余噸,讓三河始終保持“岸無雜物、水無漂浮”的潔凈面貌。同時,嚴格落實《宿遷市城市排水管理辦法》,嚴厲查處私拉亂接等違規行為,從制度層面為河道保護上了“保險鎖”。
如今,漫步十支溝畔,碧波蕩漾;駐足東沙河岸,綠意盎然;徜徉十一支溝邊,魚翔淺底。這三河的每一處變化,都見證著宿遷住建系統踐行河長制的堅定步伐。未來,宿遷住建系統將繼續以“建設幸福河湖”為目標,用更實舉措、更硬作風,讓宿遷的每一條河道都成為 “生態名片”,讓群眾在“親水、近水、樂水”中收獲更多幸福感。
江蘇廣電宿遷中心站徐徐 王振捷
通訊員陳馳騁 周羽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