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一35歲男性市民在某醫院查出右腎占位性病變。該患者最終選擇在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泌尿外科接受了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術中雖因其體型肥胖(190多斤)、腹腔脂肪多、操作空間小增加了難度,但醫生精準快速地清理脂肪、定位病灶,并在20分鐘內成功阻斷腎動脈、切除腫瘤,全程無活動性出血。術后第二天患者即恢復下床活動和正常飲食,雖然病理確診為腎透明細胞癌,但是切除的邊緣經病理活檢確認未發現癌細胞,這標志著腫瘤已被徹底清除,且周邊組織沒有癌細胞的浸潤,說明發現和治療都比較及時。
肥胖是腎癌明確風險,透明細胞癌占比最高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徐玉峰介紹說,肥胖是全球公共衛生挑戰,會顯著增加包括腎癌在內的多種癌癥風險。腎癌(腎細胞癌)的危險因素除年齡、吸煙、高血壓病史外,肥胖尤為關鍵。本例患者所患的腎透明細胞癌是最常見的腎癌亞型,占所有病例的70%-80%,其癌細胞在顯微鏡下呈透明狀。
早期篩查存在局限,增強CT提升檢出率
臨床數據顯示,超聲對3厘米以下腎腫瘤的檢出率僅約60%,近四成早期患者可能漏診。“腎臟位置較深,若患者肥胖且腎周脂肪厚,超聲視野易受限。”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唐晨虎介紹說,“增強CT可將檢出率大幅提升,是更可靠的診斷工具。”
構筑三重防線,降低腎癌風險
針對腎癌預防與早篩,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徐玉峰提出三點建議,即構筑預防腎癌的三道防線:
1、基礎年檢防線:每年一次泌尿系統B超聯合尿常規檢查;
2、癥狀警覺防線:出現間歇性無痛全程血尿、持續腰部酸脹、不明原因消瘦乏力(半年減重>5公斤)或年輕新發高血壓時,需及時就醫;
3、生活化防癌防線:嚴格戒煙、控制體重(尤其關注腹型肥胖,男性腹圍<90厘米)、管理血壓、減少加工肉攝入。這些生活干預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證實可顯著降低腎癌發生風險。
本例中青年患者的經歷再次敲響警鐘——將體重控制在合理范圍不僅是體型管理,更是對生命健康的主動捍衛。建議BMI(身體質量指數)≥24或腹圍超標者,盡早通過飲食運動干預,必要時進行中西醫結合減重支持。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湯安佶 通訊員/楊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