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6G技術與產業生態大會4月10日在南京召開,全球6G領域的知名專家、行業大咖和行業龍頭企業聚首金陵,共同為6G技術創新與未來產業生態的發展藍圖建言獻策。
全球匯聚 共話6G標準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6G納入未來產業培育方向,釋放出國家大力推動6G技術發展的強烈信號。事實上,過去幾年全球都在積極布局6G技術,包括運營商、設備商在內的產學研各界圍繞6G開展了廣泛研究。
盡管行業熱情高漲,但各界對于6G未來的技術路徑、商業模式以及具體應用場景仍存在一定分歧。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表示,從創新到產品,標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橋梁,產品想要走向千家萬戶,就一定要有標準。“6G要落地,標準要先行”。
根據全球通信技術標準化組織3GPP制定的時間表,今年6月業界將正式啟動6G標準研究,為6G落地凝聚共識。在這一背景下,舉辦全球6G技術與產業生態大會具有非常強的現實意義。大會現場,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比利時、新加坡等學術機構的權威專家,歐盟、芬蘭、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6G研發項目的科研代表,以及國內通信領域的知名專家悉數到場,國內外、產學研共同攜手,從技術的角度出發,凝聚共識、分享觀點,助力構建6G產業生態。
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首席科學家尤肖虎期待通過這次大會向全球釋放積極信號,呼吁全世界共同定義6G應用標準,攜手發展和使用6G。
破界融合 共繪生態藍圖
盡管技術上的共識還需要更多溝通,但有一個共識與會專家已經達成,那就是6G不僅僅是一次技術上的迭代創新,而是面向整個社會智能化轉型的重大變革。如果說此前是技術創新決定了應用場景和邊界,而到了6G時代則是應用場景和產業需求決定技術方向。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看來,如果說4G以前都是面向消費,5G現在開始邁入了面上更多的工業應用,那么6G要完全融入數字社會的方方面面,還面臨不少新的挑戰。未來通信網絡的發展不再僅僅追求高帶寬和低時延,而是朝著人、機器、物的多維度連接演進,包括點到多點、多點到點,支持多歸屬、多連接和多接口。因此,要在6G時代更好地服務于各行各業,必須深入了解行業的真實需求,并明確努力的方向。
在大會開幕式上,未來移動通信論壇副秘書長富軍發布了《2025移動通信系列白皮書》,聚焦6G關鍵技術、毫米波與太赫茲、數字低空、車聯網等多個當前最受關注的前沿方向,系統梳理了相關技術的發展趨勢與挑戰,力求在全球標準化進程進入關鍵階段之際,為產業界提供系統性的思考框架與技術路徑參考。
南京加速 邁向6G之城
大會最新數據透露,截至今年年初,中國在6G相關專利的申請和授權數量冠絕全球,占比超過48%。這一領跑地位,源自中國在2018年的前瞻布局。也正是在這一年,紫金山實驗室在南京成立,并在此后的7年時間里在6G領域創造了十一項“世界第一”,帶領南京成為我國6G技術的重要策源地。
作為連續多年舉辦全球6G技術大會的城市,南京在6G技術發展領域始終走在前列。近年來,南京市大力支持紫金山實驗室等科研機構開展6G技術研發工作,為6G技術創新營造了優良的科研環境,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依托此次大會搭建的廣泛交流合作平臺,紫金山實驗室與通號低空、銀河航天簽約,共同推動6G在應急通信、低空經濟等前瞻領域的應用探索。
“國家已將6G納入未來產業布局,紫金山實驗室作為重要支撐單位,正全力以赴打造平臺支撐。”尤肖虎介紹,圍繞著6G的六大應用場景,紫金山實驗室在無線傳輸系統架構以及關鍵核心芯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當前正在推動這些成果逐漸和企業進行結合,為我國持續推進6G技術創新,培育發展6G未來產業提供重要支撐。
(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記者/黃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