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降低南京江北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發展示范區第二水源及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對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影響,提高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工作的科學性和時效性,有效保護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8月18日上午,“保護水生生物,共建和諧家園”2023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南京江北新區揚子江生態公園舉行。
本次活動由南京市農業農村局,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江北新區管理委員會經濟發展局、浦口區農業農村局指導,南京揚子國資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南京江北新區公用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南京浦口城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南京江北水務原水有限公司主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儀征市水世界農業生態園有限公司承辦,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南京江北新區管理委員會泰山街道辦事處、長江航運公安局南京分局、南京市水上公安分局大廠派出所、南京江北新區浦口實驗小學、南京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協辦,旨在規范涉漁工程建設和生態補償措施,有序開展本土魚類增殖放流活動。
作為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補償是落實生態保護權責、調動各方參與生態保護積極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據2022年世界銀行的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每年生態補償項目的財政支出超過300億美元,生態補償制度為解決我國的土地資源、水資源和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活動現場,南京江北新區公用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范科飛為本次活動致辭,他表示,綠色是長江最動人的底色,而“長江大保護”就是護牢這抹底色最有力的行動。此次增殖放流活動既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落實市農業農村局水生生物保護工作決策部署和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影響生態補償的重要行動。希望借助此次增殖放流活動,進一步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同時,呼吁全社會共同關注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形成全社會共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良好氛圍。
據公用集團黨委副書記(兼原水公司董事長)夏加華介紹,南京江北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發展示范區第二水源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簡稱應急備用水源項目)以三岔水庫為應急水源地,以長江(橋林取水口)為常態水源地,給橋林水廠、江浦水廠、浦口水廠(應急/常態)供應原水。項目建成后,常態下可為新區和浦口區提供155萬噸/天的原水,是江北地區水資源整合的重要舉措,也是區域飲水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公用集團合理布置施工現場,積極開展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長江江豚監測、水生態監測、工程噪聲擾動專題研究、生態保護宣傳等生態補償措施。8月18日,數萬尾經過嚴格檢疫的魚苗在南京江北新區揚子江生態公園投放入江,“撲棱撲棱”向長江深處游去。據了解,此次放流包含青草鰱鳙在內的四大家魚,共約48萬尾。所投放的魚苗將對長江生態的多樣性、長江生態資源恢復起到積極作用。
活動當天,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在放流現場舉辦“科學放流、規范放生”主題科普及普法活動,向周邊群眾進行普法宣傳,詳細介紹了《長江保護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等專業法律知識,從法律角度向市民普及非法放生的嚴重性。
同時,現場設有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講解區域,通過志愿者講解水生生物宣傳保護展板、免費發放生水生生物多樣性宣傳冊等方式,向過往市民進行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的科普宣傳,引導并增強公眾保護漁業資源、維護水生生物多樣性的意識。通過公眾參與的方式,不斷推進南京市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南京是唯一一座在城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生存的城市,南京江北新區公用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將以此次生態補償增殖放流活動為契機,持續開展水生生物資源保護行動,進一步鞏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成果。在做好增殖放流活動的同時,積極開展科普宣傳工作,引導群眾科學放生,切實保護長江水生生物,改善長江水域生態環境。
通訊員:李垚